【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平平无奇的一天,我今天做研究。

想看看市场的钱,在买啥,青睐啥。

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大家这两年投资口味,出现了大转弯。


有一个变化是:

大家不太买主动基金了,甚至在不断抛掉

这两年,主动基金们面临一个尴尬:基民抽资,不想跟它们玩了。

份额在缩水

一个很直观的展示,历史主动基金份额变化:

2020年和2021年主动基金火热。

一大堆新发的基金。比如,2020年那一年,主动基金的份额猛增了近80%。

这么多子弹源源不断地输血股市,也烈火烹油,催生了一轮牛市。

行情好,催生了基金热;

基金火热,又捧起来了行情。

但去年和今年,机构开始还债了。

旧基金不断被抛弃,新基金卖不出,基金份额开始缩水。

缩水幅度倒是不大,但毕竟出现了一个转折。

也意味着——许多人对主动基金的信心,已经崩了。

主动基金这两年,很难给股市输送子弹了,不拖后腿就很好了。

这也使得,机构变得很鸡贼、很没格局。

一反弹,机构就卖卖卖,不断地减仓、卖股。

因为要应对基民的赎回。

再加上北上资金也在不断卖出。

以前火热的龙头股,开始被压得涨不起来。

但并不是各种基金都惨!

指数ETF基金越来越火,非常火。

这两年虽然下跌,但大伙还是大手笔买买买,越买越多。

一个直观的展示,指数基金的份额持续扩大:

大家越跌越买,雷打不动。

现在指数基金份额,已经是2018年的五倍多了。

两点原因吧:

一是,指数基金品种越来越丰富。

我觉得另外一个原因也很重要:买指数基金的人,挺喜欢逆向操作。

有一颗“抄底”的心。

越是行情底部,越敢大笔买入。

今年份额增长在100亿份以上的基金全部都是ETF:

科创、医药、恒生科技、沪深300、半导体、创业板....

妈呀,鸡皮疙瘩起来了。

我觉得——

底部加仓的方向,选的还都挺好

不止散户,国家队也是这么做的。

10月底上证跌破3000点时,汇金就跳出来宣布要“持续增持”ETF。

后面也的确是买了一大堆沪深300。

信心上把行情给稳住了。

直到最近,国家队可能还在时不时出手。


总结一句就是——资金对基金经理神话的信任崩盘了。

宁愿撸起袖子自己干。

要么买ETF去了,要么自己买股票。

ETF就是一个工具——大家选自己看好的行业,押注一个贝塔收益,而非依赖基金经理。

对了。

除了主动基金被弃、指数红火以外。

今年还有一个现象——

有一批短线资金,在躲开机构重仓股。

专门去炒一些细分产业的小盘股,甚至是微盘股。

前几天北交所火热,华为细分产业链的火热...是这种现象的一个体现。

说白了,不跟机构玩了。

自己另起牌桌。

当然,我自己不赞同普通人用这种策略。

因为很多小盘股,业绩很差,股价起伏大。风险太高了。

只是说,这就是目前市场的一种状况。

至于,什么时候能改变呢?

比如,那些以前的大盘蓝筹们能起来呢?或者有一轮更火热,更普遍性行情呢。

有两种可能性。

1)要么美国放缓加息,外资大幅度的回来。

2)要么就是国家队继续坚决、大幅的抄底,把观望的钱吸引回来。

另外,我觉得——

哪怕这些情况没发生,一些板块也会有结构性行情。

譬如科创,创业,医药...等等。足够低估,向下空间有限,或许会发生修复。

不用过分的,全面性悲观。

风险提示一下:

以上提到的所有基金,都没有推荐的意思!!!只是客观描述现象,解释下目前市场状况。

不建议大伙跟风买热点哈。

ps.

一个畅想哈:

这两年大家被主动型基金伤到了,更多通过ETF来拿贝塔收益。

ETF这几年份额增长超猛,现在是2018年的五倍了。

买ETF的人,最大特征是:越跌越敢买。

涨起来也不留恋。

那等ETF成为市场的主流了。到那时候,市场或者会更平稳一些吧?

不那么抱团、大起大伏了。

股市风格会不会更成熟点?会不会更容易缓缓向上?

haha,只是我的一个想法,不一定对~

内容分享:
【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Top